<button id="z4hhv"></button>
  • <button id="z4hhv"></button>
    1. <tbody id="z4hhv"></tbody>
    2. 您的位置: 西藏統一戰線 > 精彩圖片 > 正文

      中國故事|穿越草場和新鎮的藏區牧歌

      作者: 姜帆、曹檳、劉文博發布時間: 2024-03-05 16:26:07來源: 新華社
      打印
      T+
      T-

        22歲的藏族姑娘丹增出生于位于藏北羌塘草原腹地、海拔近5000米的尼瑪縣。“尼瑪”在藏語中意為“太陽”。天地蒼茫,風吹云動,放牧的日子里,她揮舞著“吾爾朵”在草木之間唱著牧歌。

        在老家800多公里之外的山南市森布日生態搬遷安置點,丹增還有個新家。逛街、品奶茶、做美甲……城鎮的生活讓年輕姑娘找到了生活的“小確幸”。

        穿梭于新家和老家之間,是丹增生活的日常,也是新一代高原牧民奔向幸福的足跡。

        格?;ǖ墓枢l

        丹增的老家,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尼瑪縣俄久鄉馬遷村,地處藏北羌塘草原腹地,海拔4700多米。跟歌曲《藏北草原》唱的一樣,那里藍天白云,草原牧場,遍地格?;?,美麗非凡。

        但是,那里空氣含氧量僅為內地的40%左右,每年超過200天刮8級以上大風,也會像歌里所唱“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在一天中出現”。

        丹增在尼瑪縣俄久鄉馬遷村老家的草場上牧羊(無人機照片,2023年1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2023年末,記者在馬遷村遇到獨自放羊的丹增。那天,尼瑪全縣出現了大風天氣,局地風力達到12級,傍晚的氣溫就達到零下十幾攝氏度。盡管丹增穿著最厚的氆氌,只有眼睛露在外面,一整天的戶外勞作還是讓她渾身冰冷酸痛。“手指尖全都凍僵了,疼得不得了。”她說。

        母親嘎宗心疼女兒,打好酥油茶,發微信讓她早點回家。4歲的小妹妹拉姆卓瑪也早早地到屋外等候。但等一切都做好了,夜幕早已籠罩大地。

        丹增在尼瑪縣俄久鄉馬遷村老家的草場上牧羊(2023年1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丹增的母親嘎宗(左)和4歲的小妹妹拉姆卓瑪在牧場上的老家打酥油茶(2023年1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丹增4歲的小妹妹拉姆卓瑪在牧場上迎接姐姐趕羊入圈(2023年1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在羌塘,人們長期受高海拔、惡劣氣候影響,高原性風濕病、痛風、心臟病多發。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也始終困擾著他們。另外,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羌塘草原的草場也開始出現退化。

        為了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讓牧民群眾過上更高質量的生活,2018年,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實施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2022年8月,丹增一家搬遷到老家800多公里之外的山南市森布日生態搬遷安置點。輾轉于兩個家之間,成了她的生活常態。

        比起尼瑪縣的老家,丹增更喜歡待在森布日離拉薩近的新家,但因為是家里的長女和主要勞動力,她現在大部分時間還要在老家放羊。“兩個弟弟在森布日上小學,爸爸平時在這里照顧他們。媽媽和我在老家照顧4歲的妹妹和羊群。”她說。

        幸福生活新起點

        森布日生態搬遷安置點聚居著來自那曲雙湖、尼瑪、安多等縣16個搬遷鄉鎮的3萬多名高海拔生態搬遷移民。自2019年起,他們陸續從海拔超過4500米的羌塘草原腹地搬遷至此。

        這里距離拉薩市區僅60余公里,臨近機場、鐵路、高速公路,一座座藏式小院錯落有致,新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室寬敞,商業街里超市、郵局、銀行、餐館等一應俱全,已經形成了一座小鎮。

        這是在飛機上拍攝的森布日全貌(手機照片,2024年1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2024年1月,丹增趕了800多公里的路,從老家到新家參加賽馬活動,到拉薩置辦年貨。比起老家不到50平米的土磚房,丹增家119平米的新房更寬敞舒適,海拔也低了1000米左右,氣溫要高上10度,生活舒適愜意。

        丹增在森布日生態搬遷安置點的新家門前(2024年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賽馬是草原上重要的民俗活動,兼具競技、物資交流和社交功能。藏北地廣人稀,人們相聚不易,年輕人在賽馬會上相識、相聚、相知、相戀是千百年來的習俗。往年森布日的移民群眾都還是夏季在藏北老家舉辦賽馬會、賽馬節,這次是他們首次在森布日舉辦賽馬活動,說明他們的生活重心已經逐漸轉移到新家這里。

        1月24日一早,丹增就穿上了傳統藏裝,化了淡妝,佩戴上全套的紅珊瑚首飾,與鄉親們一起觀看賽馬。在人群中她笑靨如花,十分醒目;當記者問她有沒有找到意中人時,她羞紅了臉,低頭不答。

        丹增(中)在森布日生態搬遷安置點觀看賽馬(2024年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賽馬活動一結束,丹增就跟小姐妹搭車到60公里外的拉薩城區逛街。她們轉了八廓街、大昭寺,喝了網紅奶茶,也吃了必勝客、跳了舞、做了美甲。

        在拉薩市的一家必勝客餐廳,丹增和小姐妹們一起吃飯(2024年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拉薩市中心的一家商店,丹增(右)和小姐妹們正在挑選商品(2024年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拉薩市中心的一家美甲店,丹增(左下)正在挑選指甲款式(2024年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森布日生態搬遷安置點管委會主任達吉次仁告訴記者:“藏北草原的年輕人到了森布日,他們的世界一下子變大了,眼界也變寬了,對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也變高了。”

        致富的路上

        因為收入來源主要依賴畜牧業,而草場和牲畜帶不過來,像丹增這樣搬遷到森布日的年輕人暫時只能輾轉兩地生活。據了解,3.2萬名定居森布日的生態搬遷移民中,目前有約7000人還需要時?;乩霞曳拍?,但情況正在得到改善。

        俄久鄉黨委書記姚鵬說:“我們一方面通過提供草場補貼,壓縮存欄量以減輕群眾生活對牲畜的依賴,另一方面也在積極推進牧業合作組織的建設,讓更多的年輕人從畜牧業中解放出來。在森布日附近就業,實現生活方式的轉變。另外,牧羊合作組織做強做大了,也開始在森布日這里尋找二產、三產的投資機會,幫助牧民逐步實現生活重心的轉移。”

        羌塘草原上的牧業合作組織采取群眾自愿將人、草、畜整體投入,統一安排勞動力、草場等生產要素。假如原來10家人的3000頭羊要10個勞動力放牧,合作化后就只需要3個,參與放牧的勞動力多算一份工分,不參與放牧的也可以拿到分紅,由此解放了大量勞動力。集體還可以投資在森布日開辦賓館、商店、藏餐館等產業實體,進一步增加群眾的收入,拓展他們的就業渠道。

        丹增家如果將草場和羊群入股牧業合作組織,她就可以在新家附近找個工作。她的母親嘎宗告訴記者:“村里的牧業合作社剛成立的時候,舍不得從小養到大的羊,怕別人養不好,就還是單干。這兩年看合作社分紅很好,也在考慮入社的事。”

        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廣場上,丹增(右)正在拍照留念(2024年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森布日生態搬遷安置點管委會書記陸珂說:“我們現在有矮化蘋果基地、現代牧場等產業,還計劃在森布日發展旅游、臨港工業等產業,幫助搬遷牧民在新家園找到工作,真正實現‘搬得來,穩得住,能致富’。”

      (編輯:李巍 責編:周勇 終審:劉期勝)
      相關閱讀
      ?

      熱點關注更多>>

      領導論述更多>>

      理論園地更多>>

      相關鏈接更多>>

      两根硕大一起挤进小紧h共妻,中国人xxxxbbbb国产,在线免播放器高清观看,99国产强伦姧在线看rape
      <button id="z4hhv"></button>
    3. <button id="z4hhv"></button>
      1. <tbody id="z4hhv"></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