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z4hhv"></button>
  • <button id="z4hhv"></button>
    1. <tbody id="z4hhv"></tbody>
    2. 您的位置: 西藏統一戰線 > 統戰人士 > 正文

      菊石之誼——宋慶齡與何香凝

      發布時間: 2023-06-29 10:26:10來源: 統戰新語
      打印
      T+
      T-

        “唯菊與石,品質高潔;唯石與菊,天生硬骨。悠悠清泉,娟娟明月;唯菊與石品質高潔。”這既是何香凝對宋慶齡的贊美,也是她自己一生的寫照。她們同志情深、姐妹誼厚,共同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貢獻了畢生的力量。

        兩對情深誼重的革命伴侶

        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出生于香港,19歲時與廖仲愷在廣州共結連理。1903年,她追隨赴日留學的廖仲愷抵達東京,9月在東京神田神保町的中國留學生會館第一次見到孫中山。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時,孫中山推薦廖仲愷、何香凝成為首批會員。何香凝是同盟會的第一位女性成員。

        宋慶齡與何香凝初次見面,是宋慶齡從上海到日本不久。那時,她剛剛同孫中山于1915年10月結婚。宋慶齡了解到,孫中山完全信任廖仲愷夫婦,中國留學生在東京的會議都是在他們家里秘密舉行的。何香凝還繪制了一幅國畫《萬派朝宗》作為新婚賀禮送給孫中山、宋慶齡。

        1916年4月9日,孫中山、宋慶齡與廖仲愷、何香凝同革命黨人在東京集會,聲討袁世凱復辟帝制

        1921年,廣東革命政府成立,廖仲愷出任財政部次長。1921年6月,孫中山為統一中國北伐。7月初,宋慶齡與何香凝一起發動婦女成立了“出征軍人慰勞會”,宋慶齡任會長,何香凝任總干事,二人親赴前線慰勞將士。1922年6月15日,陳炯明把廖仲愷誘禁在石井兵工廠,次日凌晨炮轟總統府。宋慶齡以“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的赤誠,堅持先送中山先生撤離險境,才在衛士掩護下突破防線,身體受到無法補償的摧殘。危難之際,何香凝冒著生命危險前去探望脫險后的宋慶齡,還乘舢板去永豐兵艦看望孫中山,設法送去換洗衣服。1925年初,孫中山在北京病重。臨終前,孫中山囑咐何香凝:“彼亦同志一分子,吾死后望善視之。”何香凝回答說:“孫先生的一切主張,我也勢必遵守的。至于孫夫人,我也當然盡我的力量來愛護。”孫中山靈柩暫時安置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后,何香凝陪同宋慶齡赴南京勘察墓地。途經上海,在十萬市民追悼孫中山大會上,何香凝說:“(孫夫人)在先生病榻之旁,三月未離一步,衣不解帶,食不知味,以先生之精神與勞苦,為吾輩所當敬愛。先生日語夫人,盼同志繼續革命,今先生死矣,夫人尚在,我輩當念先生之言,隨夫人之后,共同奮斗。”孫中山去世后,國民黨內部斗爭日趨激烈。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與何香凝到國民黨總部參加會議。途中,廖仲愷被國民黨右派豢養的暴徒刺殺于中央黨部樓前。宋慶齡發去唁電,鼓勵何香凝:“先生為黨犧牲,精神尚在,吾輩宜勉承先志,竭力進行。”何香凝化悲痛為力量,以美術為革命服務,靠賣畫籌建仲愷農工學校,并把兒子廖承志、女兒廖夢醒培養成為真正的革命者。

        兩個奮勇斗爭的革命戰士

        1925年4月17日,宋慶齡、何香凝與上海中國國民黨女黨員合影

        1925年12月4日,何香凝致函宋慶齡,催促她回廣州擔任國民政府婦女部長。早在廣州首次舉行中國婦女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大會上,何香凝就曾發表講演,鼓勵女性走上“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帝國主義和婦女自求解放的道路”。在陪同孫中山北上時,宋慶齡也曾在日本神戶高等女子學校講演,指出“婦女地位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尺度”。在人民心目中,她們已然是婦女界領袖。1926年1月7日,何香凝與兩萬余人一起在廣州歡迎宋慶齡。1月9日,二人和鄧穎超一起當選為婦女運動報告審查委員會委員,審查有關婦女問題的議案。

        1927年4月22日,因蔣介石叛變革命,宋慶齡、何香凝和毛澤東等人聯名發表《討蔣通電》。汪精衛實行“分共”后,宋慶齡發表《為抗議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遠赴莫斯科。其后,何香凝公開發表聲明,稱與南京國民黨政權決絕,辭去國民黨內一切職務,離開廣州遠赴歐洲。1930年6月到9月,宋慶齡、何香凝相會于德國柏林,后經常見面,討論中國革命形勢及斗爭的方式。期間,何香凝繪就《菊石圖》送給宋慶齡,并題詩一首:“唯菊與石,品質高潔;唯石與菊天生硬骨。悠悠清泉,娟娟明月;唯菊與石品質高潔。”她是杰出的美術家,作品充滿斗爭激情、浩然正氣。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不顧國民黨政府阻撓,奮起抗戰。為救護治療苦戰之傷兵,宋慶齡、何香凝赴十九路軍指揮部慰問并開展救濟,為傷病員募款、建立醫院。宋慶齡在對記者談話時指出:“今之自命聰明不顧民意者,每以強弱成敗,自文其不抵抗之過。”抗戰期間,何香凝目睹前線戰士血肉筑防線,發出“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感嘆,給蔣介石送去自己的女裙,寫下“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予以譴責。

        1933年3月28日,何香凝之子廖承志已經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在上海因叛徒告密被捕,臥病在床的何香凝奔走營救。宋慶齡得知消息后,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名義發表《告中國人民——大家一致起來保護被捕的革命者》,親自出面奮力將其營救出獄。

        1937年6月,宋慶齡、何香凝、胡愈之等發起“救國入獄運動”

        1936年到1937年間,宋慶齡、何香凝共同營救“七君子”,與救國會十余人共同發起救國入獄運動,大義凜然,自請入獄,提出“寧愿犧牲自己,來促成團結抗日與救國自由”。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聲援下,國民黨當局承認“救國無罪”,七君子出獄。

        1937年2月,宋慶齡與何香凝一起向蔣介石遞交《恢復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1938年10月28日,她們聯名致函林森、蔣介石等,要求明令制止汪精衛對日妥協的言論。1941年1月14日,她們聯名發表宣言,要求撤銷“剿共”總署,堅持實行聯共抗日??箲鹌陂g,何香凝的子女還積極參加了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的活動。何香凝勉勵兒子廖承志“汝需努力奮斗御敵,以竟汝父遺志”。這份電文在《救亡日報》上以“廖夫人何香凝訓子殺敵”為題全文刊載。對何香凝肅然起敬的著名劇作家田漢寫下跋文:“有母性如此,中國不可亡也。”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香港舉行,何香凝任民革中央常務委員,宋慶齡被推舉為民革中央名譽主席。

        兩位名垂青史的巾幗英雄

        1949年9月,宋慶齡、何香凝與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婦女代表合影

        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致電宋慶齡,熱誠邀請她北上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但宋慶齡“由于有炎癥及血壓高,正在診治中,不克即時成行”。6月6日,何香凝與鄧穎超、蔡暢等人在京致電宋慶齡:“我們曾被迫分離兩地,共同為自由民主奮斗,我們對你的欽佩與懷念,無時或已。”6月25日,奉中共中央之命,鄧穎超攜帶著毛澤東、周恩來邀請宋慶齡北上共商國是的親筆信,由廖夢醒陪同,專程抵達上海。宋慶齡讀完來信,毅然決定北上。8月28日下午,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林伯渠、董必武、李濟深、何香凝、沈鈞儒、郭沫若、柳亞子、廖承志等50余位中共中央和民主黨派的領導人到北平前門火車站迎接宋慶齡。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宋慶齡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何香凝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從此,開啟了她們為新中國建設事業努力奮斗的新篇章。

        1951年10月,宋慶齡和何香凝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期間合影

        1972年9月1日,94 歲的何香凝走到生命的盡頭。宋慶齡為這位寒梅女杰、革命老人致悼詞說:“何香凝的一生是異常豐富和有益于人民的,她將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宋慶齡晚年,廖承志、廖夢醒經常去看望她。1981年,宋慶齡病重,廖承志持續半個多月守侍在她的病榻旁邊。他還和宋任窮一起,向宋慶齡報告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一致通過她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消息。宋慶齡逝世后,廖承志在《我的回憶》一文中這樣寫道:“……她艱苦奮戰,如千丈巨巖,頂住一浪高似一浪的沖擊,在狂風暴雨中巍然屹立。”1982年5月29日,廖承志在人民大會堂宴請應邀前來參加宋慶齡逝世一周年紀念活動的宋慶齡在國外的親屬和朋友時宣布:今天在北京正式成立“紀念宋慶齡國家名譽主席兒童科學公園基金會”(后更名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鄧小平任名譽主席,康克清任主席,廖承志任顧問。1995年5月13日,何香凝美術館經國家批準在深圳華僑城興建,1997年4月建成并開館。

      (責編: 陳建國)
      相關閱讀
      ?

      熱點關注更多>>

      領導論述更多>>

      理論園地更多>>

      相關鏈接更多>>

      两根硕大一起挤进小紧h共妻,中国人xxxxbbbb国产,在线免播放器高清观看,99国产强伦姧在线看rape
      <button id="z4hhv"></button>
    3. <button id="z4hhv"></button>
      1. <tbody id="z4hhv"></tbody>